top of page

20180603麥克上楓館肌貼講座

本週是肌貼初導系列的第二場講座, 也希望是一個漂亮的結束. 很高興來的學員中有熟悉的面孔, 一些是上次講座來的, 一些是之前脊椎保健講座的學員.

今天一到上楓館, 果然是麥克的旗艦店, 除了久聞的大停車場外, 裡面的運動氣氛也很棒. 雖然是星期日下午, 但還是滿多人在運動. 有些是很專注的聽音樂自己練身體, 有些則是在認真上教練課. 看了都很想自己來這邊運動一下.

肌貼的一開始, 還是很boring的談了自己與肌貼的淵源, 還有肌貼的特性. 也讓大家練習過敏的試驗, 體驗全展肌貼的特性. 今天一開始也為了讓大家了解肌貼方向性不同的運用, 也讓大家試貼兩段不同方向卻同一位置的貼法. 很明顯的 大家馬上感受到作用的不同. 也說明了肌貼是一個不能只看外表的輔具. 而肌內效貼布真的有效嗎? 也馬上讓大家知道 跟貼布本身 貼紮前的評估和準備 還有貼紮的思考方向有關. 發明者Kase本人雖然在1979年發明這個輔具, 但也是在1988年才引進日本醫院體系內, 並不是隨便貼就可以有效果的. 坊間兩天就能夠教完一般人貼布的課程, 其實也只是一般保健課程. 距離真正的運用, 必須本身解剖知識要有一定, 對於身體機制和問題的解讀也有一定功力. 當然愛好運動的人 已經很長花時間在了解如何增進自我身體表現 那肌貼的學習 就也可以當成是一個同時學習的好工具. 畢竟 平日的保健 會幫助自己減少受傷的頻域和嚴重度.

今天提到的重點是上半身肩內旋的評估. 也利用一個比喻跟大家說明: 在座的各位 能夠單槓引體向上六下的有幾位? 能夠胸推超過自己1/4體重的有幾位? 大部分的答案都已經跟我們說明 身體肌肉訓練時的不平衡. 日常生活的工作姿勢及壓力 視覺上注重前側遠過於背後 運動上已經脫離功能性而太偏重機械式的訓練 這些都是常見的原因 也是我們幫學員評估時常常遇到的一大complicating factors.

今天利用great tuberosity of humerus的位置去幫大家定位自己肩膀的方向, 也讓大家了解到這個位置的維持對於運動時的重要性. 最後結尾 教導大家利用關節矯正的方式貼肩膀. 看到大家臉上充滿興趣和笑臉 我想今天的初導課程就達到他的目的了.

肌貼 是一種醫療方式 也是一種保健方式. 醫療 要由醫生或治療師評估再包紮 可能的狀況比較複雜 費用也比較高. 而保健 是一個一般我們只要不違背原則 都能使用的包紮方式. 運動中搭配使用 會幫助運動表現 減少運動傷害. 現在 市面上有很多課程. 也希望大家多多去參加. 重點不是那個證照 而是學習如何使用這個保健工具. 未來 當我們真的想推動這個由脊醫角度下的肌貼課程 大家應該會更有興趣且有能力學習使用的!畢竟 當時肌貼就是由脊醫研發出的.

ps. 今天助理很訝異地跟我說 肌貼的發明者竟然是doctor of chiropractic呢 我才在想說 廢話! 要不是台灣這方面的資訊比較慢 其實國外很多不同的新技術和科技 都是脊醫研發的呢.


最新動態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Facebook Classic
活動列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