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脊骨神經醫學在台灣

  • Patrick Lin, D.C
  • 2018年3月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基本上在台灣很多前輩已經為了這個議題奮鬥很久, 而努力的成果是讓我們還能在台灣繼續以不同的身分幫助我們的國人. 但身分不同 可以使用到的方式也不同. 而且台灣工作環境不好 不會有在海外工作或念書的台灣本科人回國就業 這造成了人力的流失. 另外, 台灣的不同職業一直都想要瓜分這個領域 卻不讓這個領域的專家有一個合法身分工作或提供所學.

最近碰到一些復健科醫生, 訪問了一下. 也認為台灣目前普遍的方式有些仍顯傳統, 必須要出國進修DO或DC的課程才行. 但想到如果這些需要出國進修的部分現在在台灣就可以學習, 那不就少花很冤旺錢嗎? 台灣想要進步, 某些根深蒂固的體制必須轉變. 但今天chiropractic這個議題只是我們想要利用自己專業來幫助台灣進步的機會.

三月份我們將會利用台灣凱羅健康協會(TCDS)這個網路平台利用影片跟大家解釋我們所遭遇的問題. 也希望大家能夠多多給予我們意見!

1.為何需要脊骨神經醫學?

2. 脊骨神經醫學的專業夠跟台灣先進的醫療系統合作嗎?

3. 台灣醫療制度裡面難道生不出這種系統嗎?

4. 台灣目前不是很多整脊的專業嗎? 為何還需要再引進這個專業呢?

5. 脊醫可以當醫生嗎? 為何不申請當個物理治療師即可?]

6. 台灣不是WHO的會員國, 何必要引用WHO的專業呢?

7. 為何在教考用這三個面向, 脊醫被卡了30年呢?

8. 脊骨神經醫師到底可以幫到國人多少呢?

9. 為什麼不在台灣現有醫學院內再開一個系幫助我們的醫學院學生呢?

10. 很多國家的脊骨神經醫師都不是醫師, 為何我們需要"脊醫"?

11. 對台灣現有的醫療市場上衝擊會不會太大呢? 不吃藥不打針不手術的醫生可以進來這個市場嗎?

12. 我們不是有那個中華民國整復協會嗎? 這不是一樣. 用美國的不如用台灣的好.

13. 到底有多少在外國的台灣這科人士沒有回國就業呢?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愛豐體重管理課程 - New Me!

從概念館至今已經約四年半, 愛豐曾經碰到的學員已經數千位。回想起來,有些學員若能有一個更完整的配套方案,進步的速度和效果或許會更好。在這些比較可以改進的CASE中,體重過重的學員就是其中一個族群。很多BMI超過30的學員剛開始進來,在初階段的矯正和訓練過程都有不錯的效果。疼...

 
 
 
最新動態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Classic
活動列表

© Copyright IFlow Chiropractic Center.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